为深入贯彻落实劳动教育要求,培养学生崇尚劳动、热爱劳动的品质,近日,体育学院组织党团积极分子、体育教育23班及体育运营与管理251班学生,成功开展了一场以“以劳铸魂,赋能成长”为主题的系列劳动教育实践活动。此次活动将劳动实践深度融入体育专业场景,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锤炼意志、提升素养,为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体育人才注入新动能。

本次活动历时数日,围绕学院运动场馆、教学实训区及器材管理中心等核心场所,分阶段、系统化地展开。11月3日为“全面梳理,摸清‘家底’”阶段。在老师指导下,同学们分组协作,对篮球、足球、排球及各类专项训练器材进行了全面清点、检查与登记,并对器材室进行了初步清扫,初步掌握了学院器材资产的详细情况。

11月4日进入“去旧留新,优化空间”阶段。同学们秉持“物尽其用”原则,集中清理了已破损无法修复的器材和过期杂物,并对指定区域进行统一归置。在此过程中,同学们不怕脏、不怕累,在互帮互助中深刻体会到了团结协作的劳动价值。

11月6日是“科学规划,规整焕新”的关键阶段。同学们在清理后的空间里,结合器材使用频率和存取便捷性,重新规划布局。党团积极分子勇挑重担,带头搬运重物,全体同学通力合作,完成了器材转移、分类归位、张贴清晰标签以及检查防潮通风设施等一系列工作。经过努力,原本略显杂乱的器材室面貌焕然一新,各类器材摆放井然有序,为后续教学与训练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。

体育学院始终将劳动教育视为体育育人的关键一环。学院认为,对于体育人才而言,场馆运维、器材养护、赛事保障等劳动实践,不仅是体力与意志的锤炼,更是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的延伸。通过此类活动,学生得以将课堂所学专业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,从掌握场地保养规范到熟悉器材管理逻辑,再到提升赛事服务协作效率,为其未来从事体育教学、场馆管理、赛事运营等工作筑牢坚实基础。

“劳动教育是体育人才成长的‘必修课’,它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体育事业的温度与厚度。”学院表示,未来将持续深化劳动教育实践,依托专业场所打造更具针对性的劳动教育场景,打破“重技能训练、轻劳动素养”的传统模式,让学生在劳动中深化行业认知,锤炼“能吃苦、善协作、会服务”的职业品质,真正实现劳动教育与体育育人的同频共振,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体育人才提供坚实保障。
